《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的解析    

——的依持典籍与佛教实际之背离

(…………前接上文)
而且,实际理地中,哪里有“死亡、入灭、离开、消失”可说?此实际理地就是真如,能自在显示涅槃;以此真如是法界唯一真实,离此真如,没有法界可说,三界尚且是由祂所出生,哪里有离开三界,舍弃三界的佛果可说?

“佛果的永灭”,是说“永远寂灭”,是说“佛地的真如”从无始以来就是“寂灭”的体性,就是“体性空寂”;也是说修学佛法知见之前,这“学人因地的真如”就是“空寂”;未来成就佛位之后,这体性还是“空寂”。这“空寂”不是说“空而无有”的“死寂”,那“死寂”是“断灭空”,那是外道法,不是佛法。

二乘人因为对于实际理地这甚深之法没有很深的兴趣,因此于听闻后,并不去思惟或实证其中的道理4,因此谈到了般若的空性、唯识之体性,就是很难有契入的因缘。二乘人所想的是,亲证这实际理地,会不会妨碍我以后的入灭?结果发现:亲证这实际理地,就是亲证这法界的实相心─如来藏,就是要往成佛的道路前进,需要不断地在三界中出生入死,这可是无量劫的大事;他马上转念一想:“那是大菩萨的事情,我算什么?那么辛苦地度众生的事情,我才不要!我就是要于此生迅速解脱,永无轮回!”

注4、二乘人得少为足,虽然他们了解这无余依涅槃必定有本际独存而不是断灭,此是清凉、涅槃实际,但既然 如来没有规范每位声闻人都要取证这涅槃实际,只要能够趣入,因此当阿罗汉能自灭五蕴身诸法时,便已经了解实无趣入可言,便已经明了自灭时,并无有一法使“阿罗汉”之一分或少分或多分或全分可“入”涅槃实际。然只要 如来不强迫声闻大众实证此涅槃实际,则定性阿罗汉也不需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但由于佛法不是“有情断灭论”,所以,此涅槃实际必定与有情之本法、本际、实际有关。但何谓是“有情”?全依此本际而出生、而存在、而死亡、而轮回。但若此是要说明小乘声闻道之不究竟,则非声闻人之乐见,宁可 世尊都不要予以说明,因如此会导致一个必然的结果:阿罗汉所证得的“涅槃”都是依据 世尊的方便说而非已经如实证得。有智慧的阿罗汉更能由此推演,必然得知诸理:此涅槃不生不灭,非“阿罗汉入无余依涅槃”或非“阿罗汉自灭”而得生起,若此后生之涅槃,于自相自法尚且无有本来自在之体性,尚且得由他法和合而得以生起,此违背涅槃真实、实际、不生不灭之理。又以阿罗汉灭后,亦是唯有剩下涅槃之法,因此“有情”处必有法本来即是安住于涅槃,抑或是即是涅槃之一分抑或是多分,否则此有情究竟成为断灭之非法,如何是佛法?所以,本来常住于涅槃,即是不可批驳之理,以阿罗汉在生之时,便有涅槃实际,便有这本住涅槃,又以涅槃是非十八界法之能生,以不生故,所以说这常住,所以非世间之常,以世间皆是虚妄变异之法,唯有涅槃是实际、不动、自在、 清凉,如如、常恒,所以说即使是凡夫外道,虽然不知此涅槃,可是他一样有此本来清净常住涅槃。这就是聪慧之阿罗汉对于大乘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之初步了解而未能实证。

timg (13)

阿罗汉无证于涅槃实际——除佛慈悲方便说

因此,断除了五上分结的阿罗汉,乃至于证得了三明六通的不回心大阿罗汉,也没有得到佛的慈悲而授予这真如的亲证;因为他们如果没有回小向大,不发起菩提心,就没有亲近这大乘法的善根因缘,那又如何能亲证这法界实相?又如何能于亲证之后,正确地理解真如所显示的“本来涅槃性”呢?于是他们只好维持著自己所修而得的有余、无余涅槃,不知大乘菩萨所证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

实际理地的佛位是“无住处涅槃”,不住于涅槃,也不住于生死;那佛既然不住于两边,请问到底住在哪里?住在“中间”?如果是“中间”,请问有哪个“法”可以称作是“中间”?

若说因为“三界与涅槃”是“存在”的,便依附于此“存在”而说“不存在”于“三界与涅槃”之法而称为“中间”;那这个“中间”不是真的有一个法而可称为“中间”,而是要藉由言语诠说而假立施设才得以成立,根本是“无有一法”,便无中间的实质。所以,这样来诠释“无住处涅槃”的说法而说的“中间”,就是不折不扣的戏论!如此以语言文字,乃至依靠文字、符号、推想而建立的法方得以成立者,同样也不是实际之法,依旧是玄想。

因此,不论是假借现有法,还是假借文字而后方得以成立的法,不管是称为“实际”、“涅槃”、“真如”,皆是堕于妄想妄计之中,不是真正的“实际”、“涅槃”、“真如”。

因此,外道凡夫企图以“亲证禅定”来“获得涅槃”,二乘四果的愚人以“灭十八界法”来“进入涅槃”,两者皆不了解涅槃的修证。大乘法中的涅槃是必须熏习般若正理,并且亲证法界实相心而后方能真实了解其涅槃体性。

然而,佛永远住于实际,此实际是永恒如一的真实与绝对的如如,这就是真如,远离一切凡夫、外道密教众生的妄想计度思量,不回心的二乘大阿罗汉也无法臆测,故称为不可思议。以此真如能出生三界万法,又能显示涅槃体性,因此如何能够以其“所生所显的后来之法——三界与涅槃”来比拟真如这如如不动的真实之法?所以,如来证得佛果,只是悟后继续进修而把种子转易全部清净罢了,佛果的涅槃也还是果地真如,本自如如,守其自性,这才是如来的自住境地,因此当然不会于“所生所显的后来之法”里面来安住。

因此当密教人看了佛教的圣典后,看到了说法的“文字”,却妄想从“文字”以及自己的外道见基础上,来了解佛门甚深的“第一义谛”,如是苦心依文解义而钻研者,却没有仔细想过佛法为何会远离密教这样佛门外道以及一切外道的断常二见;又不真正清楚明了何谓是断常二见,因此在无力简择自身的断常二见时,想要不断章取义而造成更大的错谬是绝无可能的事情。

密教中人在基本知见及修行理路皆错的情况下,又不肯照著佛陀的指示来好好地守持佛教的戒律,因此,他们没有一个人可以获得真正佛法实相般若的三摩地;他们几千、几万人在印度几百年中出家努力所大搞破坏正法的最终结局,就是一点佛法的修证也无;但也达成了魔王的心愿,从佛法实质的破坏到表相佛寺的毁坏,让印度佛教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 5 。

timg (14)

注5、对魔王来说,毁灭佛教正法的一切才是他的所愿,因此印度密教与佛教的寺院一起被毁,完全不可惜。当时的印度都认为密教和佛教是一体的,密教本来就是佛教,误以为密教的灭亡就是佛教的灭亡,两者并无差别;这正切合魔意,李代桃僵的密教受到大家厌恶,自动地灭亡,永远不要复兴,早已被入篡而完全外道化的“佛教”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印度在戒日王死后,佛教留在此世界的菩萨们便依佛旨东行,以延续佛法的命脉,这时节,根据圣严法师在《印度佛教史》页272-273 所说,鸠摩利婆多和商羯罗阿闍梨两位婆罗门战将出现,纵横第七世纪后期到第八世纪前期,于公元六五○至七五○年间大肆活跃;印度佛教只剩下密教而无般若义学存在了,因此无法抵御这两位婆罗门战将的论战,于是这两人恢复了婆罗门教的《吠陀》经典在印度的地位,连那烂陀寺都只好将原本对外开放的讲学大门予以关闭,真是可怜可悯的人!外道化以后的佛教败北的场面也是魔王所乐见的,这样婆罗门教就胜过“密教化的佛教”,世人便不欲亲近佛教,以远远逊色于婆罗门教的缘故,那真实佛教就没有恢复的一日。所以,密教也不会因为婆罗门教的兴盛而转身投诚,在成功取代正统佛教后,由于其婬欲法的盛行而腐败灭亡,最后被回教军队消灭,印度佛教至此变成历史的尘埃,这就是魔王之所愿。现今印度佛教虽有极少分复兴,但仍属表相佛教,非是大乘正法。

夹杂著自身的贪恋婬欲——混淆大小乘涅槃的密教

和末法时代今天的现代上师、喇嘛们一样,古印度这群密教人本来就是不懂佛法,在苦无修证的窘境下,却又要对其所坚持的婬欲法来自圆其说时,就只好编写“一步登天之法”——于幻想中来自我催眠说“婬欲”后,所有的弟子都会得到“密教金刚萨埵”的加持而全部鸡犬升天,各各“即身成密教佛”。

密教人又因为不懂佛法所说的大小乘涅槃的实质义理,因此当他们想到小乘解脱圣者阿罗汉在身灭之后,不取未来世的后有,因此进入“无余依涅槃”而永远消失,所以他们成“密教佛”之后,会不会也要进入“无余依涅槃”而永远消失?这对于还有我见、身见具足,而且贪恋欲界法的密教人来说,可真是一个大灾难,因为自己若真的永远地消失了,就无法再来享受一切的男女快乐,于是身心无端地恐惧。所以,这些人便把如是小乘不究竟的“入无余依涅槃”的方便解脱,强行套在具足我见、具足我执的自己身上,妄想涅槃是断灭空的境界而当作是大乘佛位的究竟解脱,因此恐惧证得涅槃。

因此,密教上师就在这大小乘不分的错谬之中,便要弟子听命而保持最极浊重的欲界男女两根互入的贪爱,误以为如此就不会堕入无余依涅槃而“灰飞烟灭”,因此主张一切已经究竟成就的“密教佛”都要如此贪爱婬欲,以为保持“密教佛”的佛身在三界中的唯一秘诀就是继续每天与女子性交,在如是荒诞的大恶见之中,自以为解脱成佛。

然而,这些密教的师徒对于我见根本无法断除,对于断常二见也无法断除,对于自己如上的恶见落处也从来无力检查,因此误以为“佛身”会因时节因缘变化而消失。那如果“佛身”还要依照婬欲妄念才得以维持,而如同众生还会有“后有”而产生“下一世的佛身”,请问这样不就是说“佛身”仍是不断地生灭著?请问这样所证得的“密教佛身”,若不是幻想,那还能是什么?

如果说保持婬欲念的“密教佛身”是依此不清净念而维持“佛身”,永无生灭,而这样说者更堕入“错谬的所依与执受”的大恶见中。当知佛身梵行清净,远离贪瞋痴,本身无染而永远自在,如何可能变成需要依靠这不清净的婬欲念才得以存在?如何还能将三界中的最极浊重的男女婬欲当作是“佛身的所依靠”之法?又这本自虚妄的婬欲法又是何种法可以真实执受?此真实执受者岂能依这婬欲法而颠倒常住?所以,这样修得完全错乱的“密教佛身”,若不是基于幻想而生,那还能是什么呢?

(待续未完)

苍天有眼(连载22)—-郭正益老师

《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的解析 ——密宗喇嘛教的依持典籍与佛教实际之背离 (……….前接上文) 第二章《金刚顶经》于谭崔密教的地位和经文脉...

阅读全文

密宗四加行辨析 第十五则-密宗第一不共加行归依的对象及内涵是甚么? (下)(转载)

不管是四归依或者六归依,其实密宗只归依于根本上师,甚至要行者认为上师就是佛,如噶玛巴“大宝法王”所说:“另外是我个人体会,对于“要将上师视为佛”的原因,...

阅读全文

血祭+性侵 | 藏密恒生仁波切陈宝生被信徒声泪俱下控诉骗财骗色残暴行径

血祭+性侵 | 藏密恒生仁波切陈宝生被信徒声泪俱下控诉骗财骗色残暴行径一、 活佛恒生仁波切陈宝生要钱还不够 叫门徒割肉血祭 “佛教是很好的宗教,除了这个...

阅读全文

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