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感冒”的“密意有两种”
——宗喀巴著《十四根本堕戒释》的评析‧之三十四

第七条堕戒所禁之“对象”已讨论如上篇,更有第二项“此戒之犯行”待作“戒释”;宗喀巴于此费了不少笔墨,来说明法教中有“密意”应遮覆,我们当然也就顺势而下,随着宗喀巴的“戒释”,来为大家“解密”。原文如下:
第八条
原文:
二、此戒之犯行,是指“开示宣说诸佛密要”于未成熟者前。密意云何?桑提巴说:“此中,不应宣说空性密意”。应知,除了空性密意之外,对于密续空性意义,亦不应宣说于未成熟者前。那波巴告诉我们:密意等同于曼陀罗法教,亦即誓愿法印,亦即秘密法教誓愿,亦即密续法食总要等意;于中,报光身与化幻身智慧一起成就故;此中诸密,不应显示。以要言之,此为最高密意,诸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咒语中最极真实。上文《金刚伞盖密续》中所说:“真如法义”,即是此意。空行母拉思米嘎拉说:密教行者应知此意,应解此理,于中实无所得——救护众生之誓愿,亦无所得。
三、
“两种密意”与“两重秘密”
宗喀巴在此第二项“此犯戒行”之戒释中,再次重宣“对未成熟有情开示宣说诸佛密要”戒相之后,迳说所谓“密意”。然而,宗喀巴将密意分为“空性密意”和“密续空性意义”两类,姑不论划分这两者的依据为何,但观其所指涉的含意,恰恰相应于的所谓“两重秘密”,也就是在评析第一条堕戒曾经简介过的“法(空)性秘密”“缘起秘密”等二者。其中前者既说为“法性秘密”,“法性”就是诸法的本性,也就是实相、真如、法界、涅槃的别名。在佛法这就是佛法核心的“第一义谛”,因此,“空性密意”当然非常重要。

佛法中的“空性”指的是第八识如来藏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断不常、不垢不净、离见闻觉知……等,但又真实存在而非形非色,故名空性;因其真实而又如如不动的中道体性,故名真如;三乘菩提乃至一切万法都依这个空性而建立,离此则非但不能修证佛菩提,就连二乘的解脱道也将落空。正如大德在所著《中论正义》长行颂偈中所赞:“佛说三乘一切法,皆依藏识密意说;离此真如说中观,必堕二乘缘起空。”因为这即是法界实相,也是二乘所证无余涅槃的本际。这个正理非但不是“密意”,反而要广为宣说、普世弘扬,因为这正是佛陀正法教。

当然此“空性”亦确有“密意”的部分,譬如如来藏的所在、禅门公案中的机锋、第八识的具体内涵……等等,都牵涉到如来藏总相的“密意”;另有后得分别智中,包括眼见佛性等,以及各位阶观行内容及所证之内涵……等等,更涉及如来藏空性之别相“密意”,都要护守而不得任意泄漏,否则及严重违犯“法毘奈耶”。因为“真如佛性是佛世尊无上甚深密意”,即使弥勒菩萨也不敢明说,何况吾人?《大宝积经》卷110佛云︰“诸比丘从今以往,于不信前勿说此经;求经过者,慎勿示之。于尼干子、尼干部众诸外道中亦勿说之。不恭敬渴请,亦勿为说。若违我教,亏损法事,此人则为亏损如来。”

诸师严重错会“空性”,买空卖空
可是诸师之“空性见”却极为混乱,诸师之所说互有出入;有时同一人之说法,又有前后不同之情形。因此,我们且举“应成派中观见”和“自续派中观见”为代表作评论(此二派中观见,函盖假密之四大教派所谓的中观见)。先说“应成派中观见”,其代表为黄教格鲁派,他们否定第八识如来藏,否定第三转法轮诸唯识经佛旨,不承认有第八阿赖耶识。因此说,宗喀巴当然不知不证“空性”,他却反而将小乘所证的蕴处界“空相”,与大乘法所证之“空性”混为一谈;复又认取“意识心”作为一切法的根本,不曾超出识阴范畴,堕于常见外道之常见中。真如唯是第八识的真实如如法性,宗喀巴既否定有七八识,则其所谓“真如”,唯有以“不执染法的意识”,作为黄教应成派中观的终极心“空性”,严重错会第八识“空性”正理。

而“自续派中观见”,是红白花教的般若见,与应成派中观见同样是六识论的常见外道法。他们虽承认有如来藏,但都不知如来藏即是第八识阿赖耶心,每将“一念不生之觉知心”意识,认作是如来藏,有时则索性将“意识心”认作究竟“佛地之真如”。此派学说由于误认“觉知心”自己可以从往世来至此世,故名“自续派”者。自续派中观见者虽承认有如来藏,这个见解与应成派中观见不同,故遭应成派所讥嘲;但不论是自续派或应成派,都以“外于如来藏之一切法缘起性空”作为般若所说之“空性”;亦悉同以“意识心”之空无形色,作为佛说之般若“空性”,才能使其乐空双运的有继续存在的理由;但是双方于此“空性”见上,应成派与自续派之中观师,见解并无不同之处。

因此,假四大教派中,实无佛教中之“空性密意”,因为如格鲁派黄教,既然依所谓“应成派中观见”,从根本否定第八识如来藏,正落入“离此真如说中观,必堕二乘缘起空”,已经成为断见戏论,万法皆归虚无,又从常见转入断见中,同于常见与断见外道之所知所见,哪里有般若空性的“密意”可言?而其余宁玛派(红教)、格举派(白教)、萨迦派(花教)各派,复各依自续派中观见,虽不敢否定如来藏,却都以第六意识心,错会为第八识阿赖耶识空性心;而意识为蕴处界生灭之法,是虚妄性之空相,实不可倚,同样落入常见与断见中,焉得为真实如如之“空性心”?故知中人故作神秘卖弄所谓“空性密意”,其实都是鹦鹉学舌,向佛教正法“买空”抄袭,复又向其徒众“卖空”笼罩的谎言虚语,既无实义,也毫不可信。

密续里的“空性”是以淫触为缘
回头说到宗喀巴所说第二重的“密续空性意义”,就是相应于所谓“缘起秘密”,指的是借男女合修之淫触为缘、而观乐空不二,借以证得解脱,即是学术界说的左道贪欲为道之法也。密续戏论里“乐空不二”的“空性”,也不同于佛法中法界实相的第八识“空性”,只是五阴的我所境界,乃是将印度教性力派双身修法引入佛教内,再推举而宣称这种外道的修法所证“空性”,比正统佛教所传的“空性”理更殊胜;在这一点上红教、白教、花教所说,与黄教所说悉无二意,都是以“乐空不二”、“乐空双运”中的淫乐“触觉”、及其中的“觉知心”无形无色,而作为“空性”。

总括在“实践”上,假四大教派的“两重秘密”:“缘起秘密”是说借男女合修之淫触为缘,而观“乐空不二”,借以证得解脱,即是“贪欲为道”之法;是主观的俱生大乐──由淫触爱乐中体悟了淫触空无形色,所以认为是证空性;并主张用淫触的俱生大乐来证悟“空性”,是成佛最快的方法,自称为“空乐不二大手印”。而“法性秘密”是指“明空双运”的解脱道,认为“圆满次第”的俱生大乐,并非凡夫在交合高潮的乐,是透过修习拙火,使气入、住、融于中脉,而使白明点融化下滴时产生(注一),这被称为明体“空性”自解脱的“二谛圆融大手印”。利用俱生大乐修“空性”,是古代印度祖师萨拉哈、谛洛巴、那诺巴、梅纪巴等人,乃至祖师如莲花生、阿底峡、马尔巴、密勒日巴、冈波巴、宗喀巴等人用来作为修心之主要法门

的“密意”或“秘密”都是不可告人的世俗秘密
综合以上的评析来审视,像假四大教派这样,误解或故意曲解法界实相“空性”的内涵,都是在生灭有为的五蕴身心上作功夫;如此要证得离蕴处界的法界实相“空性”,不啻缘木求鱼枉费修行之外,更会将导众生落入旁门左道枉修常见、断见的“空性密意”;又惊世骇俗以淫乐为修行,违反社会善良风俗,使人沉沦欲界,乃至下堕三途的“密续空性意义”,这样的“两重秘密”,都是异于佛教正法的“不可告人”之事,难怪将它们说为“密意”故意遮掩,而不敢“宣说于未成熟者前”,因为这种修行方法与内容,真的使修行人羞于启齿。

注一:当然这只是一种说法,事实上是一种妄想,因为“白明点”(指精液或观想所得的白色明点)不论下滴或不滴,都与空性第八识真如的实证无关。

 

关键词:  ,  ,  , 宗喀巴

又谁搭起“金字塔”? ——解析宗喀巴著《谭崔十四根本堕戒释》

宗喀巴《谭崔十四根本堕戒》的第七条“戒释”可谓“有破有立”。破的是谭崔密意的外泄,和双身法的“私相授受”;立的是上师的专业权威和“谭崔传承”的品牌专利;如...

阅读全文

是谁坏了“金刚身”?  ——宗喀巴著《谭崔十四根本堕戒释》的评析

宗喀巴于《第七堕戒释》中,援例将“对象”与“犯行”作了释义,也就是把所谓“未成熟之有情”与“谭崔密意”各自界定说明,接下来就要恐吓学人建立对“破戒”的戒慎恐...

阅读全文

是“遮”好呢,还是“开”? ——宗喀巴着《谭崔十四根本堕戒释》的评析

对于《谭崔十四根本堕戒》第七条戒内容及其“戒释”的论述,宗喀巴已经进行四回连载了,对于本戒的“犯戒对象”,所谓“未成熟有情”;以及“犯戒行为”,关于所谓“宣...

阅读全文

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