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花八门的“灌顶”

2016-04-25 09:44 998 次

五花八门的“

                   ——宗喀巴著《十四根本堕戒释》的评析

 

对于假)四大教派中的“法要”而言,不论是理论上的“空性密意”,还是学者口中的“明点、身相、圣书、或是铃鼓的特殊意义”那些事相上的“密意”,讨论这些文字内容都还有些“隔靴搔痒”,真正抡刀上阵、真枪实弹的运作“密意”,就属中的重重“”了,宗喀巴的第七条“戒释”,下一小段的讨论重点就在此处。请看原文:

原文:

对只成就下阶仪轨的弟子,开显属于较为上法的仪轨密意,当然并不适当。同样的,对只受于誓愿与成就瓶的弟子,开示上层的密意,亦是不恰当的作法。对于密续的修行,如果没有成就曼陀罗法或是瓶法教,而将自己视为已经成就本尊功德,那当然是绝对错误的。《本源思想概要》第一章里有说:

于不识大曼陀罗法教者,不应说相应法。若不慎护,毁犯堕戒。

层层级级的“道基”

”是修学密法之“道基”,所以假)学人,必须先受,才能修习密法。里面的种类繁复,可谓五花八门。譬如:甘露、光明、心授、秘印、事业等类别;这些类别是有次序及高下的不同。宗喀巴此处所谓“只成就下阶仪轨”,讲的就是结缘入门,可是这些也都是为了未来的双修法做准备,最终就是要进入事业;可怜许多不明究里的人,常常东参加一场,西参加一场,还喜孜孜地以为得到了什么殊胜的加持,殊不知已经不知不觉终结下了修的“衰缘”。

宗喀巴进而言之的“成就瓶”及其“上层”,就是指假)宣称能使人“即身成佛”的“无上瑜伽”。它包含了四种:第一种就是“瓶”、第二种“秘密”、第三种“智慧”、第四种“胜义”。其中第一种的“瓶”就是属于初灌,这里初灌最主要是上师指导弟子,要观想自己就是五方佛,生起“佛慢”;要观想一个本尊出来,因这个观想而生起佛慢,作为准备。

这个初灌的主要功能,是吹嘘“生起明了的智慧以破无明”,所以又称为“明”。其实无上瑜伽四种“”的修习,都是在意识心上做想像及觉受的领纳,甚至要求自我暗示及自我麻醉;有时加上鬼神力感应,不离妄想性自性(注一)。因此,反而应该称之为“无明”才是。

更无明的是,这些犹如儿戏之类无谓的“”把戏,假)四大教派还要给它们故作庄严,煞有介事分阶定级,接受上一级的人必须先完成前一级,不可越级。从所谓“外密三乘”的“事部”开始,就要“受戒”,当然是指本文此刻正在评析的“十四根本堕戒”。因此,愈上一级,涉入的密意隐情愈多,所受的禁制也愈重;内里“密意”被防范得愈严,向外泄密的可能就愈少。像这样深重烦恼层层包裹,紧紧覆藏,不是“深重无明”又是什么?

上层深有密意

上层的“密意”是什么?我们不妨来作一番了解:

第二种的“秘密”,是弟子要献给上师一位明妃,让她跟上师进行交合,并将二人交合所产生的淫液,来让这个弟子吞服。

第三种称为“智慧”,指的是上师将这位明妃转送给弟子,弟子要随即与这位明妃再进行交合,由上师在场指导。

第四种“胜义”,就是弟子被他的上师认可说:已经证得中脉菩提心了──已经证得中脉菩提心的光明,那么他可以迈向“即身成佛”的三身佛境界 。

所以说,从最初的结缘一直到最终,它的理论与实行都没有离开,都没有离开规定要实际的男女交合的这种密

知悉内情的人士曾经详细记录,如上所说“无上瑜伽部”的诸种,事前还有许多准备的工作,譬如说选择“具根器”的弟子、选择时机和地点、以繁琐的仪式制作“曼陀罗”(坛场),弟子还得先持咒几十万遍……以加强对的具足信心。要进入坛场内进行,先由上师持咒加持弟子所穿衣服、花鬘及遮眼布等,加持同时洒净水。

然后上师要问:“弟子是谁?”

弟子要回答:“我是善根能安住大乐修行之人。”

上师再问:“你要修什么?”

弟子答:“要修诸佛上胜之法。”

接著上师要教导弟子“发菩提心”(行诸法而“即身成佛”),并教其持诵发“菩提心咒”。然后要弟子发誓:“不可对未入曼荼罗的人说此曼荼罗”。经过以上这些如临大敌、戒严检查、发誓保密的程序之后,上师才持咒并牵弟子之手,一起入坛城。(注一)

注一:http://blog.sina.com.cn/s/blog_7171f9110100xpbp.html

接着上师再次教导弟子发誓守护三昧耶,上师应该告诉其弟子:“你今已入坛,即将成就一切如来种子,但你一定要严守前所说之三昧耶(注:即不可告知未入坛之人),若违此三昧耶将受苦报(注:如下地狱、生病、修法不成就等)”。接著上师要教示其弟子:“从今起,我即是你的金刚手,你不可毁弒我,否则将下地狱”。接下来上师就持咒为弟子除去遮目布,此即)独有的“开眼”之义;弟子要观想自己将成就能见一切之金刚眼,并观自己之眼与坛城诸尊的眼没有差别。开眼后,上师开示弟子如何观坛中的诸尊。一般由主尊开始介绍,包括称号、手印等,最后要介绍各位护法。然后上师要提醒弟子:“一定要坚信坛城的真实性”(注二)。也就是上师摆明了指鹿为马,要弟子认妄作真,对其所见所闻开始起颠倒妄想,自欺欺人而不可怀疑就对了。

注二:同注一

“循循善诱”陷入共业结构

经过上师们一面驯服、一面煽惑,这样的“循循善诱”加以调教,牵引着弟子渐渐陷入更深的“共业结构”中,等弟子在曼陀罗中“开眼”之际,看到的正是“第一条堕戒”中早已提醒过的“上师所教导的曼陀罗行为背俗”,这个时候,作弟子的只有两条路可选择:一是打退堂鼓,立刻被戴上“轻慢毁谤于师”的帽子,准备直下“金刚地狱”;另一条路则是乖乖驯服,当一个“具器弟子”,不吵不闹才有糖吃。果然得要“更上一层楼”,才能“穷千里之目”,得享“即身行淫”之大乐,乃至将来“即身成佛”而且可以再三再四征求许多已受密灌的女信徒一一交合 。

当宗喀巴说:“如果没有成就曼陀罗法或是瓶法教,而将自己视为已经成就本尊功德,那当然是绝对错误的。”意思就是指选择第一条路的弟子,是不会有“成就”的。宗喀巴在阐释“三昧耶戒”时曾表示:“未具器(未入密灌之坛受)者,不得传与咒语及诸密法。(注三)”唯有继续接受重重,才能层层向上“得传与咒语及诸密法”,终至登峰造极“成就本尊功德”,也就是在“无上瑜伽”的“双身修法”中实证“即身成佛”,达到内淫欲食物链的最顶层。如果不是作这样的选择,反而“不识抬举”不肯受教续进者,就休想“得闻密法”,这就是宗喀巴引出《本源思想概要》〈第一章〉所言:“于不识大曼陀罗法教者,不应说相应法。若不慎护,毁犯堕戒。”的用意

注三:陈健民著,徐芹廷编《曲肱斋全集》P109普贤王如来佛教会1991.7.出版

 真正的十地法王子

反观佛教的“”,那是在十地菩萨要成为法王子,即将绍继佛位的时候,这时就有“”的这个法出现。这样的,就好像转轮圣王要为绍继王位的王子一般。在《大方广佛华严经》〈卷27〉里面 佛陀开示:

“菩萨摩诃萨亦如是,受职时,诸佛以智水灌是菩萨顶,名法王,具足佛十力故,堕在佛数,是名诸菩萨摩诃萨大智慧职地;以是职故,菩萨摩诃萨受无量百千亿万苦行难事,是菩萨得是职已,住法云地,无量功德,智慧转增。”

说明菩萨经历了三大阿僧祇劫的菩萨道修道,然后修到十地即将绍继佛位,这时就有诸佛以智光遥灌这一位菩萨顶,然后让他成就所谓的“法王子”的位置,如此表示他是受职菩萨,才有智水的实质。当这位十地菩萨坐上大宝莲花宫宝殿的时候,其宝座放光照耀十方佛世界,十方诸佛就发动十方世界所有的十地菩萨,带著他们各自的九地以下菩萨等眷属,都来到这个宝殿;然后十方诸佛同时伸手放光遥灌这位十地菩萨的头顶,以及诸菩萨之顶,因此而成就十地菩萨受职位的功德,成为法王子。十方诸佛加持以后,这位十地满心的受职菩萨,就能够为一切众生说法如云如雨,永无穷尽,普益十方佛子,所以十地菩萨又叫做“法云地”。这样的庄严无比,而且在这个之前的第十地菩萨,必须已经具足诸佛所有的十力功德了,此时这个智光才有实质作用,相形之下假四大教派教的那些是没有用的,只是灌着骗人好玩儿的,都是邪思妄想。

关键词: , ,

又谁搭起“金字塔”? ——解析宗喀巴著《谭崔十四根本堕戒释》

宗喀巴《谭崔十四根本堕戒》的第七条“戒释”可谓“有破有立”。破的是谭崔密意的外泄,和双身法的“私相授受”;立的是上师的专业权威和“谭崔传承”的品牌专利;如...

阅读全文

是谁坏了“金刚身”?  ——宗喀巴著《谭崔十四根本堕戒释》的评析

宗喀巴于《第七堕戒释》中,援例将“对象”与“犯行”作了释义,也就是把所谓“未成熟之有情”与“谭崔密意”各自界定说明,接下来就要恐吓学人建立对“破戒”的戒慎恐...

阅读全文

是“遮”好呢,还是“开”? ——宗喀巴着《谭崔十四根本堕戒释》的评析

对于《谭崔十四根本堕戒》第七条戒内容及其“戒释”的论述,宗喀巴已经进行四回连载了,对于本戒的“犯戒对象”,所谓“未成熟有情”;以及“犯戒行为”,关于所谓“宣...

阅读全文

欢迎留言